你有沒有發現,當爸媽最難的部分不是餵奶、換尿布、哄睡覺,而是 「對孩子該抱持什麼樣的期望?」
✔ 我希望他考第一,但又怕他壓力太大。
✔ 我想讓他學才藝,但又不想變成虎媽。
✔ 我期待他聽話,但又怕扼殺他的獨立性。
這種矛盾,每個爸媽都懂!
但現實是——孩子不是我們的「人生計畫延續版」,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能做的,不是逼他「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而是幫助他「發揮最好的自己」。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 「如何為孩子設立正確的期望」,讓期待不再是壓力,而是成長的助力!
設立「實際可達成」的目標:別讓期待變成壓力炸彈
爸媽最容易犯的一個錯,就是 「期望過高」。
📌 錯誤示範:
👎「你這次考試一定要 100 分!」
👎「你一定要比小明更厲害!」
👎「你 5 歲了,怎麼還不會背 100 首詩?」
這種期望,會讓孩子直接放棄,因為 他覺得根本達不到,乾脆不努力!
📌 正確示範:
✔ 「我們來看看這次能不能比上次多對 3 題!」(小步驟進步)
✔ 「你自己覺得怎麼樣才算進步?」(讓孩子設定自己的標準)
✔ 「你不需要贏過別人,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減少比較焦慮)
孩子需要的是「可以實現的挑戰」,而不是「看起來就不可能」的壓力!
正面強化:孩子需要鼓勵,不是無止境的挑剔
許多爸媽習慣用「挑錯」的方式教育孩子,但問題是,這只會讓孩子覺得 「我做什麼都不夠好!」
📌 錯誤示範:
👎 孩子畫了一幅畫:「這什麼?怎麼這麼歪?」
👎 孩子努力彈了一首鋼琴曲:「你彈錯兩個音!」
👎 孩子寫了一篇作文:「這個詞不對,重寫!」
長期下來,孩子會覺得:「我做什麼都會被嫌,那我乾脆不做了!」
📌 正確示範:
✔「這幅畫的顏色搭配很棒!如果加點陰影會更立體喔!」
✔「哇,你今天的鋼琴有進步!下次再試試更穩定的節奏!」
✔「你的作文故事很精彩!我們一起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
重點: 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再引導他進步,這樣才能讓他有動力繼續學習!
應對挫折:不要讓孩子覺得「失敗 = 我不夠好」
📌 你是不是也說過這些話?
👎「這麼簡單都不會?」
👎「為什麼你總是考不好?」
👎「別哭了,男子漢不能哭!」
這種話,不會讓孩子變強,只會讓他覺得「我連難過的權利都沒有!」
💡 孩子需要學習的是:挫折不是世界末日,而是進步的必經之路!
📌 怎麼幫助孩子應對挫折?
✔ 情緒先處理,問題再解決! 「我知道你很難過,沒關係,我們來看看怎麼改進!」
✔ 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 「你知道嗎?我小時候也曾經考很差,但後來……」
✔ 讓孩子自己找解決方案! 「這次沒成功,你覺得下次可以怎麼做?」
孩子需要知道:「我可以失敗,但這不代表我不夠好!」
隨著成長調整期望:孩子 3 歲、7 歲、15 歲的需求不一樣!
有些爸媽的問題,不是期望過高,而是「沒跟上孩子的成長」!
📌 舉個例子:
👶 3 歲時,爸媽希望孩子「不要亂跑」,但 7 歲了,還在用「不要亂跑」當教育標準,這就怪怪的!
👦 7 歲時,爸媽希望孩子「好好做功課」,但 15 歲了,還在天天盯著孩子寫作業,這反而會讓孩子反感!
💡 「成長 = 期望也要跟著升級!」
✔ 小時候,你希望孩子學會聽話,長大後,你應該鼓勵他有自己的想法!
✔ 小時候,你幫孩子決定一切,長大後,你應該讓他自己做決定!
✔ 小時候,你關心他的成績,長大後,你應該關心他的價值觀!
孩子的世界在變,你的期望也要跟著成長,這樣才能讓親子關係更和諧!
孩子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別人家的小孩」
爸媽最愛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但問題是,孩子不是工廠產品,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個性、學習方式。
📌 錯誤示範:
👎「小明這麼聰明,你怎麼不行?」(孩子會覺得:「那你去當小明的爸媽啊!」)
👎「你哥哥數學這麼好,你為什麼學不會?」(孩子會覺得:「所以你只喜歡會數學的?」)
📌 正確示範:
✔ 「每個人都有擅長的東西,你覺得你最有興趣的是什麼?」
✔ 「你不用跟別人比,只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就好!」
✔ 「爸媽會陪你找到適合你的學習方式!」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花,有的開得快,有的開得慢,但每一朵都有自己的美麗。
期望不是壓力,而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當爸媽不是許願,而是找到適合孩子的成長節奏。
✔ 設立實際可達成的目標,讓孩子有動力進步!
✔ 用正面強化,讓孩子知道「努力會被看見」!
✔ 教孩子應對挫折,讓他知道「失敗沒關係,重要的是成長!」
✔ 隨著成長調整期望,讓孩子有更多自主權!
✔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讓他知道「我就是最獨特的自己!」
當我們學會設立「正確的期望」,孩子才能帶著信心,勇敢地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