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技巧:讓孩子真正聽懂你的話

communication

親子教育的關鍵:溝通不只是講話,而是讓孩子願意聆聽

「你到底聽不聽得懂我說的?」——這句話你是不是講過很多次?但為什麼孩子總是不願意聽?因為有效的親子溝通,不是靠命令、批評或威脅,而是用對方式,讓孩子真正理解你要傳達的訊息。今天就來分享 5 大親子溝通技巧,幫助你建立正向教養和良好家庭關係!

轉換溝通方式:從「講話」變成「對話」

很多家長認為「說了=孩子就懂了」,但其實單向輸出不是真正的溝通。

❌ 「去寫功課!」(命令)
❌ 「你再不睡覺,明天起不來別怪我!」(威脅)
❌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指責)

這樣的溝通方式只會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

換成開放式對話

  • 「你覺得今天有什麼重要的事需要完成?」

  • 「你需要我怎麼幫助你?」

  • 「你怎麼看這件事?」

👉 讓孩子感覺被尊重,他才會更願意交流。

有效的回饋:先肯定,再引導改善

批評和指責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進而不願分享心事。

👎 孩子:「媽,我今天考 85 分!」
爸媽:「怎麼不是 100 分?」

👎 孩子:「爸,我今天比賽跑第二名!」
爸媽:「第一名是誰?你為什麼輸?」

💡 有效的回饋方式
✔「85 分很棒,你覺得哪裡還可以更好?」
✔「跑第二名很不錯,你覺得下次怎麼做可以更進一步?」
✔「這次沒拿到第一沒關係,你覺得下一次可以怎麼準備?」

👉 孩子需要被肯定,這樣才能建立正向的成長心態!

情感表達:讓孩子感受到「理解與支持」

理性講道理,卻缺少情感交流,是許多家庭溝通的盲點。很多爸媽講話 超有邏輯,但是 超沒溫度

👎 孩子:「我今天好難過……」
爸媽:「人生就是這樣,習慣就好!」

👎 孩子:「我不想去學校……」
爸媽:「你以為大人上班就想去嗎?」

💡 正確的情感溝通方式
✔「聽起來你一定很難受,發生什麼事了?」
✔「這一定讓你很困擾,怎麼會這樣呢?」
✔「我懂你現在的感覺,你希望我怎麼幫助你?」

💡 溝通不只是講道理,還要讓孩子感受到「我懂你」!

孩子:「我今天被老師罵了……」
爸媽:「聽起來你一定很難受,發生什麼事了?」

孩子:「我覺得同學都不喜歡我……」
爸媽:「這一定讓你很困擾,怎麼會這樣呢?」

👉 孩子需要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理解和支持。當孩子覺得「爸媽是站在我這邊的」,他才會願意敞開心扉,而不是每次都選擇「沉默」。

定期檢視:持續調整,建立有效的親子互動

許多家長認為「我講過了,他應該懂了吧?」其實不然!

✔ 你上個月說的話,孩子可能早忘了。
✔ 你當時以為溝通成功了,但其實只是他懶得反駁。
✔ 你覺得他已經明白,結果他根本沒在意。

💡 解決方式

  • 每週進行「親子會議」,討論最近的情況。

  • 定期問:「我們上次討論的事情,你覺得怎麼樣?」

  • 主動問:「有什麼事讓你覺得爸媽做得不錯,或者還可以改善?」

👉 親子互動需要長期經營,持續調整,才能達到真正的理解!

保理解與一致性:你說的話,和你的行動要一致

有時候,我們以為孩子「明白了」,但其實他只是「點點頭」而已。如果家長的言行不一致,孩子就會感覺「大人自己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我?」

👎 爸媽:「要尊重別人!」
👉 孩子心想:「那你剛剛在車上罵別人開太慢是怎樣?」

👎 爸媽:「說到做到!」
👉 孩子心想:「那為什麼你自己說要運動,結果一直拖?」

💡 一致性溝通 = 你講的話,跟你的行動要一致!

如果你希望孩子誠實,那你自己也要做到誠實!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禮貌,你自己要先尊重他
如果你希望孩子努力,那你也要讓他看到你的努力!

👉 孩子不是聽你說了什麼,而是看你怎麼做!

結論:真正的親子溝通,是讓孩子「願意」聽你說!

與其不斷重複「你有沒有在聽!」,不如改變你的說話方式。少點命令,多點提問;少點批評,多點引導。親子關係建立在互相理解和尊重之上,而不是控制和指責。

👉 立即開始改變你的親子溝通方式,讓孩子真正願意聆聽,建立正向的親子互動!

你有什麼親子溝通的心得或挑戰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經驗,一起討論如何讓親子溝通更順暢! 👇👇👇

blog comment (#10)

Share the Post: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相關文章
Newsletter Form (#8)

訂閱我們電子報 娛樂遊戲不間斷

請填寫下面的時事通訊表格,以接收我們公司的最新消息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