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顧者的心理支持資源有哪些?掌握長照政策與社會福利關鍵

Care support

面對長期照護的壓力,我常常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了。長照政策雖然為我們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真正走在照顧這條路上的時候,心裡的孤單與疲憊,卻不是這些條文能安慰的。這篇文章是我作為家庭照顧者的真實經歷與體會,也希望能提供給你一些心理支持資源的方向與希望。

我的照護日常與轉變的契機

作為一位家庭照顧者,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確認被照顧者的狀況,三餐、用藥、清潔,這些都是日常瑣碎,但卻是我生活的全部。

很多時候,我會問自己:「我還可以堅持多久?」這個問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朋友聚會的邀約變少了,工作時間被迫調整,甚至連睡眠也被切割成碎片,這些都是家庭照護者的日常寫照。

但令人欣慰的是,我慢慢發現,政府政策與社會福利中,其實藏有很多支持我們的資源,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或者一開始沒有力氣去尋找。

從喘息服務開始理解長照

我曾經在一次社區健康講座中聽到「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這個名詞,一開始我不以為意,直到某天情緒崩潰時,我鼓起勇氣撥打了1966長照專線。那位接電話的社工溫柔又耐心,聽我傾訴了一個多小時。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不只是被照顧者需要幫助,我也需要。

我是在一開始覺得時間不夠用的時候,開始接觸長照資源的。我去找1966詢問喘息服務,也從很小的換手方式了解長照。我們沒有一開始就把照顧者全託給長照機構,畢竟阿姨還是能自理,只不過沒有辦法做到百分之百清潔,因為眼睛慢慢老化,看不清楚。

我逐步明白,長照並不是「把責任交出去」,而是協助我們可以喘一口氣,也幫助長者維持尊嚴地生活。

手機與包包的攻防戰

昨天兒子才小聲唸她手機拿了卻沒用,沒想到今天一早她竟然背了兩個包出門。一個是手機包,一個是錢包,裡面還有健保卡和零錢。我看了直覺太麻煩,說:「去復健不用帶這麼多啦。」她一臉委屈地回我:「因為她兒子說手機沒用啊……

她的記憶還抓著昨天的那句話,卻用她自己的方式在「改進」。那一刻我又心疼又好笑,原來我們無意間說的每一句,都可能被她當真記著。

支持團體與自我療癒

後來,我參加了支持團體。這些聚會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有位成員說,他每週會去參加瑜伽課,讓自己保持彈性;也有人提到,政府有提供喘息服務,讓照顧者能暫時放下責任,去充電。

我開始學著尋求幫助,也接受原來自己不是超人。

心理諮商的力量與資源

心理諮商也是一條重要的支持途徑。一開始我對心理諮商有些抗拒,覺得自己只是太累,不是有病。但其實,當你每天都在忍耐與付出,久了就會在情緒上出現裂痕。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其實可以從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或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的心理健康科尋求幫助。部分醫院也設有心理諮商門診,甚至有些非營利組織與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會提供免費或補助的心理諮詢服務。你也可以撥打1966長照專線,請他們協助你轉介相關單位,真的很有幫助。

找回屬於自己的時間

那堂課後,我開始習慣為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不是為了別人,而是單純地讓自己休息。

政府政策逐漸朝向整合式長照發展,對我們這些在第一線的照顧者而言,是一種保障。社會福利體系也不斷補足過去的空白,像是交通接送、照顧者訓練、經濟補助等,都在慢慢改變我們的生活。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自己願意跨出那一步,去承認「我也需要被照顧」。

行動呼籲:你不孤單,我們可以互相陪伴

我寫下這些,不是因為我已經走出來,而是希望讓你知道,我們可以一起走。也許你此刻正感到疲憊,也許你還在壓抑眼淚,但請相信,這條路上,有人和你一樣,也有人願意伸出手。

👉 如果你願意,就留言告訴我你的故事,我們可以互相陪伴,繼續往前。

blog comment (#10)

Share the Post: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相關文章
Newsletter Form (#8)

訂閱我們電子報 娛樂遊戲不間斷

請填寫下面的時事通訊表格,以接收我們公司的最新消息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