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這回事:你以為你在教育孩子,其實是孩子在考驗你!」

親子互動與教育

各位爸媽,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 你問:「今天學校怎麼樣?」
    孩子回:「還好。」
  • 你問:「你今天吃了什麼?」
    孩子回:「不知道。」
  • 你問:「你到底有什麼話可以跟爸媽聊?」
    孩子(抬頭看天花板):「……呃。」
👆 這不是親子溝通,這是靈魂拷問

我們當爸媽的,一直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但事實上,每次跟孩子的對話,都像是參加《誰是接話王》這檔綜藝節目,想盡辦法要把話題拋出去,結果孩子根本不接!

但別氣餒,今天就來教大家 五大親子互動技巧,不管你的孩子是話癆、悶騷、還是靜音模式,通通都能讓他們開口!

主動傾聽:你以為你在聽,其實你在「等」

「聽」和「等說完」是兩回事!

大部分爸媽(包括我)在孩子講話時,內心小劇場其實是這樣的:

  • 孩子:「今天學校有個很好笑的事……」
    • 你內心 OS:「快點快點快點,我等一下還要處理一堆事!」
  • 孩子:「然後小明……」
    • 你內心 OS:「這故事到底要講多久?」
  • 孩子:「結果老師……」
    • 你內心 OS:「(頭點點點)欸,剛剛他說什麼來著?」

結果孩子越講越沒勁,最後默默閉嘴,而你還不明白為什麼孩子不愛跟你聊心事。

💡 正確做法:
放下手機(真的很難但請試試)
眼神對視(讓孩子知道你有在專心)
適時回應:「真的嗎?」「然後呢?」(不是敷衍的「喔」)
不要急著評論(孩子講完才輪到你發表人生大道理)

記住,你不是來審問的,而是來建立信任的

非語言表達:光用嘴巴沒用,表情跟動作才是王道!

爸媽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你只是皺個眉,孩子就知道:「完蛋了。」

這就是非語言表達的力量。

但問題來了,如果孩子講話時,你的表情比 AI 還冷靜,他們也會覺得:「算了,沒人在乎。」

💡 怎麼做?
微笑(不用太燦爛,不然孩子會以為你在藏壞主意)
點頭(適時表示「我懂」的感覺)
拍肩或輕碰手臂(這招對小小孩超有用,瞬間有安全感)
不抱胸、不翻白眼、不嘆氣(這些都是「我懶得聽」的暗示)

記住,你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比你的嘴巴更能決定孩子願不願意繼續聊下去!

開放式提問:別問 YES / NO 問題,這樣的問題只會讓對話變成「沒戲唱」

如果你只會問:「今天開心嗎?」孩子只會回:「嗯。」
如果你問:「考試怎麼樣?」孩子只會回:「還行。」

💡 試試這些問題:
✔ 「今天學校有發生什麼事讓你印象深刻嗎?」
✔ 「你覺得今天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
✔ 「如果可以選,你今天最想改變哪件事?」

這些問題,會讓孩子腦袋動起來,進而願意聊更多!

關鍵字: 「發生什麼事?」、「你覺得呢?」、「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主動思考,而不是單純接受「審問」!

互動遊戲:不要只會說「來聊聊」,孩子不吃這一套!

孩子天生就喜歡遊戲,你要讓互動變得 「無痛式交流」,不是「正襟危坐地開家長會議」!

💡 推薦幾個親子互動小遊戲:
🎲 故事接龍:「我今天遇到一隻奇怪的貓,它說了一句話……然後你接!」(孩子會興奮接龍)
🎭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處理班上的頑皮鬼?」(讓孩子帶入情境)
🎤 腦筋急轉彎:「你覺得如果地球上沒有學校會怎樣?」(引導創意思考)

重點:用「玩」的方式,讓孩子覺得跟爸媽聊天很好玩!

反思性對話:別急著給答案,讓孩子自己想!

很多爸媽都愛「直接給標準答案」,但這樣只會讓孩子失去思考能力。

孩子:「媽媽,這題數學怎麼算?」
傳統爸媽:「來,我教你公式。」
孩子(點頭如搗蒜,10 秒後完全忘光)

但如果你這樣回答——

「你覺得這題怎麼解?」
「如果這個數字變大,答案會變大還是變小?」

孩子 被迫自己思考,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 幫助孩子養成思考習慣,而不是一味給答案,這才是高級育兒!

親子互動,不是講道理,而是找樂子

你以為你在教育孩子,其實孩子才是你的終極考官。

所以,放輕鬆,不要每次互動都當成「教育時刻」,讓孩子覺得和你相處是 舒服、有趣、沒有壓力 的,他們自然會願意跟你聊更多!

📢 現在就試試這五個技巧吧!

Share the Post: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Newsletter Form (#8)

訂閱我們電子報 娛樂遊戲不間斷

請填寫下面的時事通訊表格,以接收我們公司的最新消息和更新。